院长信箱     网站导航     ENGLISH     邮箱入口   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>  青职新闻  >>  综合新闻  >>  正文
当红色资源遇见非遗文化——艺术学院创新“美·德”融合课程赋能七彩假期
发布日期:2023-07-18 19:10:13    来源:艺术学院 文/鞠雪 图/徐兆辰(学生)    

胶南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知保老师主讲《年画里的中国记忆》直播课

红色文化课程《鸡毛信》的故事

传统文化课程《团扇绘贴》

孩子们认真动手制作

课堂成果展示

“青之艺”师生宣讲团在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党史

每天课后总结复盘并研究下一步工作


7月17日,艺术学院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馆共同开展了“红色寻梦,爱满金寨”七彩假期特色艺术公益课程——“齐鲁非遗文化”大讲堂暨“保护黄河非遗,传承齐鲁文化——圆梦工程进乡村”系列主题特色直播课,活动特邀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知保老师作《年画里的中国记忆》非遗文化主题直播课。

授课过程中,陈知保老师首先从年画的不同风格进行讲授,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国四大年画——雅致的天津杨柳青年画、写实的苏州桃花坞年画、质朴的山东杨家埠年画、粗犷的四川绵竹年画,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幅幅生动形象、五彩斑斓的年画感受“中国年”的图形和色彩记忆。随后,陈知保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并详尽解释了根植于民间的胶南年画,节庆习俗、农事耕作、农闲逸事、乡村新貌……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民俗生活文化的大观园,在色彩斑斓、喜庆祥和、热情讴歌的年画世界中领略齐风鲁韵,让非遗文化实现“动态传承”,播撒传统艺术的种子,培育德美协同发展的花朵。

此次艺术学院“七彩假期”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厚植青少年爱国、爱党、爱社会主义情怀紧密融合,打造“德育+美育”协同育人模式,力求课程教育与红色文化、传统文化并行,通过创新“美·德”融合课程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赓续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,搭建包含“童心传承——非遗文化体验”“童心向党——红色文化认知”“七彩童心——启智通识课程”“童心笔绘——少儿基础美术”共4个板块的美育课程体系,提升美的素养、滋养美的心灵、涵养美的品德。

弘扬黄河非遗文化,铸牢民族文化基因

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,青年讲好黄河非遗故事。地处黄河下游的齐鲁大地是非遗文化的宝库,课程围绕齐鲁传统文化宣讲、黄河非遗文化科普、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,开设泰山皮影、潍坊风筝、即墨泥塑、东昌葫芦、滨州剪纸、菏泽面塑共计6门具有浓郁齐鲁风韵的非遗课程,以及国风动漫、扇面绘贴、多彩扎染、绒花手作、孔孟之邦、经典诵唱等趣味传统文化课程,学习生动有趣的文化知识、益智多彩的传统文化手作,让孩子们走近齐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进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。与此同时,支教团队将深入调研安徽艺术文化非遗项目和传统手工制作项目,化身文化使者以“寻、访、研、传、创”助力安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,将安徽非遗文化带回青岛,以青年力量赋予非遗文化传承、发展、创新的生命力。

青春筑梦二十大,“红色+思政”入脑入心

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,此次七彩假期课程以红色资源赋能思政小课堂,以“忆峥嵘、强担当、向未来”为课程思政脉络,以红色宣讲、红色故事、学唱红歌、红色绘画、红色观影、红色云游、红色手工等多元课程形式,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自豪感和认同感,筑牢家国意识。七彩假期开展同期,志愿服务队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。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寻访红色革命故事、沉浸式红色宣讲等方式接受红色文化洗礼,团队探访了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、汤家汇红旅小镇,录制“我在金寨说党史”系列微团课,坚持用好、用实、用活红色资源,推动红色资源传承创新。

深耕红色沃土,传承齐鲁非遗。后续,艺术学院将持续探索借助“七彩假期”志愿服务思政实践教育为平台、创新思政实践育人模式,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赓续传承红色基因、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学思践悟中挥洒青春汗水。

(责任编辑 郭洁琳)

热点文章

best365官方官网登录入口 - 综合赛事平台
地址: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邮政编码:266555
鲁ICP备17008831号-1

鲁公网安备 37021002000064

Baidu
sogou